温馨提示
时长:75分钟
蓬蒿剧场全场不对号入座,演出前半小时开放入场,座位先到先得;
演出介绍
上海戏剧学院郭晨子老师指导的这出《后<雷雨>》,用一个"后"字将解读《雷雨》的最新鲜视角总结,那就是:颠覆并重构。
这是九零后大学生对人艺版《雷雨》笑场事件的回应。
是当代与经典的对话。
也是对中国现实主义话剧开山之作的重构与解构。
创作缘起
2014年7月,北京人艺演员杨立新的数条"《雷雨》公益场演出笑场"的微博引起广泛关注。"笑点"可能缘于《雷雨》中矛盾冲突建立多重叠加的人物关系上的佳构剧模式,而《雷雨》的导表演也陷入了僵化。不可忽视的还有,对《雷雨》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不断加深的意识形态化的解读。
为此,我们重构和解构《雷雨》,以重构凸显曹禺作品中所蕴含的两性冲突,而解构主要在以下层面:
颠覆--以对鲁大海的重塑颠覆以往对此形象以及《雷雨》的意识形态化解读,消解革命的宏大叙事与正当性。
拼贴--以《雷雨》中的三个女性角色和《北京人》中的曾思懿、愫方、瑞贞对话,深入女性的情感困境,拒绝男性救世主想象。
质变--以诗性结构重写现实主义奠基之作,以多义的意象替代清晰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。
剧目简介
重塑鲁大海,颠覆以往对此形象以及《雷雨》的意识形态化解读;
拼贴《雷雨》中的三个女性角色《北京人》中的曾思懿、愫方、瑞贞,深入女性的情感困境;
诗性重构现实主义奠基之作,回应2014年北京人艺《雷雨》演出笑场事件。
主创介绍
【导演/编导/策划】
郭晨子:戏剧构作/策划
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,编剧,剧评人。创作有多部舞台剧,出版有《昆曲,今生看到的前世》、《瞬间不是永远--郭晨子剧作集》、《大幕拉开--郭晨子剧评集》。
李旻原:导演
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讲师,法国文学暨艺术博士,表演艺术工作者(创作/评论/策展)。近二十年戏剧实践经验,担任过导演、演员、戏剧教育课程讲师与参与多方面的技术工作。导演作品:台湾台南市321小戏节导览规划与导览节目编导、台湾大专杯戏剧比赛决赛《人间孤儿》获最佳团体精神奖与入围最佳导演、台湾大专杯戏剧比赛南区初赛《蛙戏》获南区第二名、小剧场戏剧《庸常》、小剧场戏剧《后雷雨》、读剧会《阿波隆尼亚》、小剧场戏剧《开放夫妻》。
【主创团队】
戏剧构作/策划:郭晨子
导演:李旻原
编剧:谭吉尔、郭木彗子、魏菡